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大德,你的词阿姊谱好曲了,听一听?”李昭取出琵琶,“不许跑。”
李玄霸叹气:“我没打算跑。还有,阿姊请继续叫我三郎。”
他是真想跑,因为阿姊弹琵琶,肯定会让他和二哥合奏。
隋文帝认为“正声”之外的音乐都是亡国之祸,不好乐技,遣散大部分乐人回民间。但杨广热爱所有的音乐,裴蕴为杨广搜集了三万余乐工入宫,为杨广创作和演奏音乐。
隋朝上层本就还带着鲜卑习惯。北朝有人将西域弹拨乐器和传统琵琶融合在一起,改良成既可以弹奏传统清商调,又能兼具西域风格的新式琵琶。
隋朝上层贵族都对新式琵琶十分喜爱。虽然隋文帝不喜欢,也不能阻止隋朝上层贵族热爱新式琵琶。
杨广自己放开享受音乐后,隋朝上层贵族不用藏着掖着,新式琵琶与琴一样,成为上层社会必修才艺。
李玄霸和李世民在五岁开始启蒙的时候,就开始学琴和学琵琶。
李世民性情活泼,喜欢所有能动能响的娱乐,李玄霸就对乐器兴趣不大。
再者李家除了他之外无论男女都喜欢音乐,只要乐声一起,他这里就会被围得水泄不通,一群后院女眷奴仆一起奏乐。
吵,累。
但阿姊回门,这面子还是得给。
李玄霸把脸皱得像小老头,慢吞吞给琵琶调音。
李世民已经横抱着琵琶,弓步向前“啪嗒啪嗒”弹起来,边弹边仰头嗷嗷嗷,非常像后世那些拿吉他装逼的沙雕小男生。
李玄霸看着二哥的沙雕样,真想把这一幕画下来,给后世他的铁粉们看。他的营销号又有新的唐太宗素材可以用来黑一波了。
隋朝的谱不是通用乐谱,而是用文字记录,针对每种乐器的指法。
这样的乐谱不好传世,音阶和节奏后人都无所得知,所以有“古曲无法完全复原”的说法。后世复原的古曲都是新的编曲,一张古曲谱能编出无数种乐曲。
李玄霸虽然前世没多少音乐素养,简谱符号还是认识的。他一边跟着指法练琵琶,一边琢磨等以后当闲散王爷后,要不要给后世音乐界做点贡献。
这是以后的事了。现在他只是想一想,说不定长大就忘记了。
如今的曲谱虽然难以传世,但很适合教授乐器。李玄霸和李世民对着曲谱练了一刻钟,就能把曲谱弹出来了。
李世民笑道:“阿姊谱的曲真好听,若传出去,肯定会传遍大街小巷。”
李玄霸板着脸道:“现在不能在外人面前唱。会影响阿姊的名声。”
李世民脸一垮:“我讨厌名声,动不动就名声名声,真烦。”
李昭笑道:“没关系,我关上门自己唱。不过虽不能唱这首词,等曲谱好之后,一定会有许多人新填词,三郎的才名仍旧会传遍大街小巷。”
李玄霸道:“谢谢阿姊。”
这正是他想到的职业规划路线,阿姊要帮他完成第一步了。
整理了他会背的诗后,李玄霸头疼地发现,诗不够用。
满打满算,他就会背百余首诗。若要符合人设,能用的就更少。而且唐朝之后的诗,可能韵脚与唐朝不同。现在他年幼,可以用“才学诗所以韵律不规整”勉强糊弄过去,但长大后就不行了。
隋唐重诗,就是高官若不喜诗词都会被人排挤。如唐朝大臣杨纂,身居高位又是能吏,就因为不喜作诗,被斥责不懂风雅,被同僚鄙夷。
李玄霸也试过自己写诗,但天赋实在不行。每次聚会都作诗,李玄霸可没有那么多诗做。
如何不让其他人邀请他作诗呢?李玄霸思来想去,趁着魏晋遗风未过,给自己打造一个标新立异的“狂士”形象。对外说“我不喜作诗”,多作词,偶尔作一两首诗展现自己的才情。
后世“诗词”并列,好像词与诗一样都是“传统文学”,其实不是。
“词”全称“曲子词”,是从市井开始流行的“流行通俗歌词”。
经典强奸--描写的很细腻(全) 挣7亿和第二春[重生] 鼻炎Beta生活手册 直播问诊 全员社死! 叶总裁揣了死对头的崽 重生学霸当自强 一物降一物 别乱喊 古代女子记事(双重生) 心尖痣(高干NPH) 溷沌神之风流 17岁房东智取众美女房客 娇养的小兔精变成了上古凶兽 出轨之母 豪门同桌的霸道宠爱 不甘雌伏 NPH 被偏执太子抢婚后 试婚老公,用点力! 启明 单细胞和黑心莲
并指青云,气吞幽冥。大道交错,剑者独尊。这是一个人和一把剑的故事!红尘三千丈,琉璃染天香。群雄共逐鹿,剑尊掌苍黄。剑的真谛,万年之秘,以血海无涯重铸登天之路,以亿万枯骨再炼剑道经书。一切尽在太古剑尊。...
馅饼,说好的豪门风云世家恩怨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江湖快意儿女情仇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纨绔嚣张衙内跋扈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狗血装逼扮猪吃虎呢?有。自己看书!馅饼,说好的医卜星象天机莫测呢?嚓,你有完没完?有,都有!不会自己看书啊?好,我看书去了,看得不爽,削你!那看得爽了呢?要不要给票?...
一朝穿越七十年代,成为了一个将要遭受迫害,面临下乡窘境的物理教授的女儿林听绾,无奈之下被迫相亲!据说那人比她大八岁带三个娃,还不能生育!别人避之不及,林听绾见之却眼前一亮,宽肩窄腰大长腿,一身正气不说,还是个妥妥的纯情小狼狗!结婚后,众人八卦的DNA启动!听说了吗?陆云铮带回来一个漂亮媳妇,可这后妈不好当啊...
红月亮出现在天上的那一刻开始,全世界的人都成了疯子。除了我!...
关于抗战之血肉丛林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座中有圹,名勒丰碑,檩檩大义,昭示来兹。谨以此文献给曾经为了保卫国家出国在缅甸与倭寇决一死战的远征军将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中国人不会忘记,虽然你们曾经被记忆尘封,但是时间也绝不会让你们永远蒙尘!...
...